日本原子弹投放全过程,与南京30万冤魂相比,哪个更可怕?
小编认为日本原子弹投放的全过程与南京30万的冤魂相比,南京大屠杀会更加可怕。日本被投放原子弹的原因是因为日本在二战期间所做的恶事,只有投放原子弹才可能会阻止悲剧继续发生,这也是日本人应该承受的惩罚。
在投放原子弹之后,日本的一些相关人员也是斥责美国人随意的投放原子弹,伤害日本的人民,同时也让日本被投放原子弹的地方,几十年来寸草不生。但是美国的一个退休的飞行员也是发表了一个演讲,认为原子弹下面并没有冤魂,日本被投放这两颗原子弹也是他们应该受得的惩罚。
中国的南京大屠杀是一次侵略,伤害中国人并没有损害日本人的利益,然而却要遭受这样的对待,其实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而且南京大屠杀的惨烈程度要比日本原子弹投放更加的惨烈,他们将活生生的人活埋,以及用机关枪射击。同时开肠破肚,进行杀人竞赛,这等等的犯罪行为都是不能够原谅的。现在一些日本的领导人还对于南京大屠杀事件致口否认,认为并不是他们所做,中国人的舆论来污蔑他们,但是历史的事实就摆放在那里。小编认为他们来到南京这个城市就应该下跪忏悔,为曾经遭受过迫害的人民道歉。
中国人民没有损害他们的利益,同时也没有伤害他们的国民,但是他们却用如此残忍的手段对待中国人民,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杀伤抢掠,无恶不作。被投放原子弹,小编认为也是罪有应得。在二战的时候,日本军队就非常的丧失病狂,他们还叫嚣着要与美国决一死战,从这些方面上来看,日本在当时已经丧失了理智,每个人都成为了杀人工具,小编认为这两颗原子弹也是给他们一个教训,同时也是唤醒日本某一些人的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小故事?
二战故事:鳄鱼有“义”助英军 吃光上千日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上千名日本侵略军遭大批鳄鱼袭击并被吃掉的故事成为了战争奇闻。位于孟加拉湾东岸缅甸的兰里岛以风景秀美而著称。小岛周围水面波平如镜。水中到处矗立着数不清的莽莽苍苍的“山脊”。其实,这些“山脊”是鳄鱼— ——这是一座著名的鳄鱼岛,岛上长年栖居着数万只鳄鱼。它们借助这里奇特的地形地貌和特有的保护色,一直平静地生存和繁衍。1945年2月19日,太平洋战争已接近尾声。在孟加拉湾海域巡逻的英国舰队截击了一支企图从海上撤回日本的侵缅日军船队。仇人相遇,分外眼红。海面上顿时硝烟弥漫。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炮战。由于英军舰队实力远胜日舰,不一会儿,日军的几艘护航炮艇就被击沉了。装载有1000多名日军的两艘运输船不得已慌忙驶到兰里岛附近,并在那里登陆,企图将兰里岛作为阵地负隅顽抗以待援军。英国舰队跟踪而来,对上岛日军实施猛烈炮击,但岛上日军的顽强抵抗仍给英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许久未能结束战斗。激战到傍晚,英国舰队司令官见一时很难消灭这股上岛的日军部队,决定一边对小岛进行海上封锁,一边研究和制定第二天的作战方案。各舰指挥官接到命令后也陆续地来到了旗舰上。入夜,枪炮声渐渐沉寂。疲惫的日军七零八落地躺在地上。正当他们准备好好睡一觉再来应付第二天的战斗时,突然,他们白天没有注意到的那些鳄鱼蹿出水面,张开血盆大口向他们凶猛地扑过来。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当英日海军白天激战时,鳄鱼都被吓得藏入了水中。天黑以后,随着潮水退去,一群群鳄鱼都被岸上死伤士兵身上发出的血腥气味吸引出来,这可是一顿美餐啊!已经疲惫不堪的日军被突如其来的鳄鱼的凶猛进攻惊呆了。他们虽然拼命用机枪、步枪向鳄鱼射击,但还是招架不住鳄鱼群的轮番攻击。顷刻间,惨叫哀号之声响彻整个海岛。这时,在岛外,英军旗舰上的军官们正在讨论作战计划。突然,舰上哨兵急匆匆地跑来报告说,岛上日军突然传来激烈的枪声和乱哄哄的喊叫声,估计可能是与其他部队发生了战斗。这个情况让英军非常困惑。司令官询问值班军官有没有其他部队同英军联系。值班军官回答说没有。怎么办?司令官稍加思索,下令先派遣一艘小艇去探查情况。东方发白的时候,前去侦察的小艇飞速地返回旗舰报告。这些从艇上下来的侦察兵个个脸色苍白,一副恐惧的样子。“报告长官,全是死人,还有鳄鱼!” 被惊吓过度的侦察兵语无伦次地说。当英国军队上岛时才发现,满岛都是被鳄鱼撕碎了的日军尸体和上百具被枪弹击毙的鳄鱼尸体。整个小岛都被血水染红了。最后打扫完战场,英军仅找到了 20名幸存下来的日军士兵。他们都全身惊悸,不停地抽搐。看来,这些幸存者的神经也已经彻底崩溃。就这样,由于鳄鱼的帮忙,英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歼灭了上千名日军。二战故事:“脑筋急转弯”衍生出另类“兵器”电疗机:让德军战机晕头转向国际在线消息:1940年6月,德国空军在距伦敦不到100公里的加来地区部署了大量轰炸机。英国人意识到德军已经把伦敦定为了下一个空袭目标。不久,英国情报部门获知,德军已经拥有了某种辅助轰炸机发现目标的无线电设备,这也意味着德国人完全有能力发动夜袭。情急之下,英国空军以第80联队为基础,迅速组建了一支代号为“头痛”的无线电干扰部队。但是,限于时间和技术因素,英军没有能力在很短时间内装备大量无线电干扰机。这时,有人提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英军征用了一大批医院用来治疗烧炙伤口的高频电疗机,将其加以改装,使其频率范围同德军的无线电发射机相吻合,以便发射无线电噪声干扰。到10月底,英国空军第80联队已经使用医用电疗机建造了15个这样的无线电干扰站。正是依靠这些电疗机,当耀武扬威的德国空军发动空袭时,其依赖的“拐腿”波束的波长被英军准确地测知,并遭到了强有力的干扰,轰炸效果因此而大打折扣。德军高层梦想的“不留缝隙的饱和轰炸”被打破了。香水:避免士兵掉队失踪1942年8月,美军发现日军为扩大其南太平洋航空作战的区域,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修建了一座军用机场。如果这个机场投入使用,日军不但能够成功遏制美军的战略交通线,而且还会增加对美军的空袭威胁。为避免这种被动局面,8月8日下午,美军陆战队在强大的空中火力掩护下,一鼓作气攻占了瓜岛的机场。日军自然不甘心失去这一战略据点,于是与美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由于美军拥有海空力量的绝对优势,日军的反攻行动只能在夜间进行。不过,因为瓜岛树高林密,地形复杂,加上日军在夜间行动时不敢使用照明设备,致使互相联络十分困难,甚至经常出现掉队和失踪事件,夜间行动大大受阻。如何解决这个难题,一时间让日本军方头疼不已。10月,当日军决定对机场再次发动总攻时,一名叫仓桂的日军中尉突然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把一瓶买给妻子的香水发给手下的士兵,让每个人都在自己身上喷洒上这种香水,在行军时只管跟着香味走。这一招果然好使,仓桂所在的部队依靠浓郁的香味,紧紧相随,隐蔽进入了预定的战斗位置。后来,这种办法被日军推广使用。日军的作战行动终究以失败告终,但这种利用香水克服夜障的办法甚至被美军赞赏为“聪明之举”,给许多战争指挥员以启示。探照灯:掩护苏军破敌阵1945年春,遭受苏联红军沉重打击的德军败退到奥得河—尼斯河西岸一线,他们集中了大约100万兵力,1万门火炮、迫击炮,3300架飞机和1500辆坦克,企图在此负隅顽抗,阻止苏军攻占柏林。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担任主攻任务的朱可夫苦苦思索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伤亡突破敌人防线。一天,他无意中发现照明用的普通探照灯后,灵机一动,提出了一个绝妙的作战方案:在黎明前发起进攻,使用大量的大功率探照灯突然照射敌前沿阵地。这既可以威慑敌人,又可以防止红军因为天黑出现混乱。4月16日拂晓前,在奥得河上空,突然升起了无数的信号弹,霎时间,苏军把140多部探照灯连同所有坦克和卡车的车灯,都一齐打开,大约1000多亿度的电光同时射向德军前沿阵地,照得德军眼花缭乱,乱作一团,甚至看不清苏军在哪里。紧接着,朱可夫命令苏军数千门大炮、迫击炮和“喀秋莎”火箭炮开始猛烈轰击,德军的防御阵地很快陷入一片火海。这时,步兵和坦克部队在探照灯的掩护下,也迅速对敌发起冲击,没过多久,苏军就以很小的代价攻克了德军的防御阵地,为攻占柏林打开了胜利之门。